新闻动态导航图

工业硅迎爆发风口!下游三大赛道龙头梳理

484

工业硅上市后,市场各方潜在参与者对其价格的关注度非常之高。由于23年多晶硅板块依旧是工业硅下游需求增量的主要来源,因此上游工业硅及下游多晶硅的投产进度的差异是否会造成供需错配,以及错配的程度和持续时间或将成为23年全年关注焦点。

PART01

-全球供给-

1.1 全球生产格局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工业硅生产国,近年来工业硅产量全球占比不断提高。据SMM数据、其中中国工业硅产能为498万吨,约占全球总量的79%,是当之无愧的全球第一大工业硅生产国,2021年全球工业硅产能632万吨。在2013年-2018年期间,也主导了全球工业硅产能的变化,中国工业硅产能经历了高速增长和高位回落两个阶段。2018年前、甚至由于个别落后、违规产能的出清,新增产能审批趋严,在利润刺激下我国工业硅产能规模不断扩张;而2018年后因环保政策等原因,我国工业硅产能停止增长,出现一定规模的产能收缩。当前在政策不断规范下,我国工业硅市场已从无序竞争过渡到有序增长,工业硅中国制造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产量全球占比逐年提高。据SMM数据、全球工业硅产量在经历了2018以来的调整后再度增长至382万吨(同比增长27%),截至2021年,中国增速领跑全球,占比达到76%,其中中国产量为291万吨(同比增长32%)。

图片

1677051337175139.png

资料来源:SMM 南华研究

相较而言,海外工业硅发展早、行业成熟度高,近年来生产规模稳定,行业集中度高。据安泰科统计、挪威占其中3%,其中巴西占其中5%、北美占其中4%,全球工业硅产能约有23%分布在海外。这些产能又主要集中在Ferroglobe、Elkem、Dow等大型企业旗下、CR3达到50%以上。由于海外产能相对稳定、未来几年几无大型项目投产计划,因此当前影响全球范围内工业硅供给主要边际增量仍在国内,对于国外产能则更须警惕诸如电力紧缺(或成本过高)、工人罢工等因素带来的减停产风险。

图片资料来源:安泰科 南华研究

海外工业硅主要企业

图片资料来源:SMM 公司公告 公开信息 南华研究

1.2 全球贸易流向

从贸易流向看、也是工业硅的主要出口国,为全球工业硅的使用源源不断输送血液,中国、巴西、挪威等国既是工业硅的主要生产国。据SMM数据、2021年中国工业硅(包含97硅和再生硅)产量占全球78%,其次是巴西(7%)、挪威(6%)、美国(3%)、法国(3%)等。而从UN Comtrade统计口径看。2021年全球共上报164.4万吨工业硅出口量,14%来自挪威,这些工业硅主要流向了欧、美、日、韩、印、泰等国家和地区,其中47%来自中国,其余27%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12%来自巴西。

图片资料来源:UN Comtrade 南华研究

中国虽是全球最大的工业硅出口国、这也使得工业硅的全球贸易存在一定的“割裂”现象,向欧美国家的出口路径受阻,但是由于双反问题,大多去往亚洲地区。自上世纪80年代末起、并对中国出口的工业硅加征了高额的惩罚性税额,中国工业硅出口就开始受到来自欧盟的反倾销立案调查,在长达30余年的时间里,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也相继对中国做出了倾销及补贴的裁定。因此。欧盟、英国、美国等市场进口的工业硅则主要来自挪威、巴西等,中国工业硅主要出口至日韩、东南亚、中东等地。而随着欧美对于下游终端光伏装机的需求突飞猛进、以及美国是否会巧借“新疆”问题拉动其盟友(尤其是日韩)进一步围剿新疆制造,对华的双反政策会否出现松动可能,都将成为影响我国工业硅出口的政策端不确定因素。

图片资料来源:SMM 南华研究

欧美等国对华工业硅出口限制

图片资料来源:公开资料 南华研究

PART02

-国内供给-

2.1 国内产能地理分布

国内产能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主要集中于新疆、云南、四川地区。据SMM统计。2021年国内金属硅产能为498.6万吨,西北、西南两大产区贡献了全国的73%产能,其中新疆产能达168.5万吨(33.79%)、云南产能达111.7万吨(22.40%)、四川产能达81.7万吨(16.38%)。工业硅产能格局形成与原料资源及电力成本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工业硅专题:生产成本篇》曾提及。可大范围用于工业硅生产的硅石主要分布在湖北、四川、甘肃、新疆、云南、内蒙古等地,川滇丰水期电价也处于全国偏低水位,且新疆地区低电价优势明显。

图片

图片资料来源:SMM 南华研究

川滇地区供给季节性特征明显,新疆地区凭借资源和电力优势产能提速独一份。从季节性图看,川滇地区具有明显的5-10月产量高,剩余月份产量低的特点。这样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当地生产对水电依赖度较高,而水电又受到丰枯水期的影响。据百川盈孚数据,22年10月,云南工业硅用水电比例为88.6%,其中新疆工业硅用水电比例只有4%,四川工业硅用水电比例为74.4%,相较之下西北水电应用极少。因此。但到了丰水期开工率可以回升到70%左右甚至更高,川滇地区工业硅企业在枯水期开工率仅20%-30%。相比之下。新疆地区的工业硅生产在不受疫情等不确定因素干扰的情况下更为稳定。此外。成为近几年国内产能增量最大的地区,新疆工业硅还具备价值生产成本方面优势。据SMM数据、当地产能从与云南平分秋色迅速发展成独领风骚,16-21年新疆工业硅产能增加了61.3万吨。

1677051420555325.png

图片

图片

图片资料来源:SMM 南华研究

2.2 国内号牌分布

国内工业硅牌号众多,不过只有品质符合国标Si5530要求及更高品质的工业硅可以作为交割品。从国内牌号的产量占比看。可以满足绝大多数产业客户参与工业硅期货市场交易和交割的需求,市场交割品来源充足,21年国内553#及以上工业硅约占总量的70%以上。其中。通氧的目的是去除Ca杂质,不通氧553#虽理论上也可以满足交割标准,但实际上存在合格率太低的问题,553#工业硅有通氧与不通氧之分。据SMM统计。21年不通氧553#的合格率仅约30%,通氧553#和421#(含521#、411#)的合格率则基本可以达到75%以上。此外,符合交割标准的常见牌号也在地区分布上具有不同特征。通氧553#主要集中在新疆,而421#(含521#、411#)则几乎是新疆、四川、云南三分天下。因此当421#现货对期货升水大于2000元/吨时(选择交割421#的经济性不高),新疆地区满足交割要求的工业硅供给临近交割期是否充足便需要格外关注。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资料来源:SMM 南华研究

2.3 国内供给集中度

近年来,国内工业硅供给还呈现出集中度不断提高的特征。国内约有210多家工业硅企业,这一数字在16年才39%,但据安泰科《2021年工业硅年度市场分析报告》显示,仅前10家龙头企业就贡献了市场约50%产量。其中、合盛硅业更是一家独大,在前10企业内部的占比也从16年的43%增长到21年的61%,21年其在国内的产量占比达到30%以上。不论是全国范围内、“头部化”现象都在不断增强,还是龙头企业内部。

21年国内前十家工业硅企业生产情况

图片资料来源:安泰科《2021年工业硅年度市场分析报告》 南华研究

作为国内工业硅第一龙头,合盛硅业的产能规划以及产业链布局备受瞩目。其中、为其产能投产的时间节点和体量都增加了许多不确定性,但是由于水电的局限性,工业硅环节未来增量集中在云南昭通。从合盛当前的规划来看,假设集团自身生产的工业硅在满足全部下游板块需求后才会外销,未来有望达到71万吨,目前合盛的理论对外供应量为44万吨。

合盛硅业工业硅产业链概况

图片资料来源:公司年报 南华研究

2.4 国内产量预测

随着政策指引的进一步合理化,工业硅从高耗能产业被重新定义为高载能行业,叠加下游需求的带动,工业硅产业再一次进入了增长期,预计23年将有约150万吨/年的新增产能投放。从地理角度看,大多集中在西北地区,而从时间角度看,下半年投产项目居多。这些产能的投产进度、以及供需错配的持续时间,将关系到23年上半年上游工业硅供给和下游多晶硅需求的错配程度。而下游多晶硅的具体需求,我们将在下一篇需求专题中为大家详细介绍。

23年国内产量预测

图片




来源:南华点金

郑重声明:本文内容和资料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和立场。转载文章仅为交流、学习。分享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邮箱:yunhua.wei@lapsen.com,如有侵权行为。